過去的幾年間,一些制造商已經陸續推出了28 AWG跳線,這些跳線的直徑更小,有助于改善有源設備周圍的空氣流通,并且由于可以緩解電纜擁擠情況以及彎曲半徑更小,有利于在高密度跳線區輕松管理電纜。
 
       盡管在行業內引起了一些爭議,因為這種跳線初并未得到ANSI/TIA布線標準的認可,標準要求雙絞線結構化布線由22 AWG至26 AWG電纜組成,但是這并未影響到這種纖細跳線的廣泛普及。
 
       現在,上述爭議已經結束。幾周前,TIA技術工程委員會TR-42投票批準了新ANSI/TIA-568.2-D布線標準,允許使用28 AWG跳線,ISO/IEC也很可能隨后效仿。因此,我們認為這是一個讓您“瘦身”的好時機。
 
電阻問題
 
      導體的直流電阻本質上是衡量導體阻礙電流流動的能力的一項指標,隨著導體長度的增加而增加。它也與導體的尺寸相關——導體的規格尺寸越大,直流電阻越小。因此,纖細的28 AWG跳線本質上具有較大的電阻。
 
      測試雙絞線布線時,我們要考慮直流環路電阻,即一對線內一端環繞相接的兩根導線的總電阻。直流電阻受導體直徑和總長度影響——不僅直徑較小的導體具有較大的直流電阻,而且電阻還與電纜長度成正比。根據IEEE標準,線對的通道直流環路電阻應小于(或等于)25歐姆(Ω),而永 久鏈路的直流環路電阻應小于(或等于)21Ω。
 
     這對于纖細的跳線來說意味著什么?為了保證在25Ω的直流回路電阻通道限值范圍之內,新TIA 568.2-D標準建議將通道中28 AWG跳線的長度限制在15米以內。
 
 
      雖然對于數據中心環境下的交換機至服務器鏈路來說,這通常不是問題,但當28 AWG跳線用于遠程供電應用(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)時,它們將比規格較大的跳線產生更多熱量,因此,在上述情況下,應考慮避免使用大電纜束。事實上,TIA和ISO/IEC都已經有項目來更新遠程供電指南,以便將28 AWG電纜的情況考慮在內。
 
 
      如果確實超過了直流回路電阻限值,請務必利用DSX CableAnalyzer?系列銅纜認證測試儀來檢查所有線對。如果僅有一對線未通過測試,則可能是由于端接不 良,而并非是因為使用了纖細跳線。但如果使用28 AWG線纜的通道中的所有線對均未通過測試,則您似乎已經錯得離譜了。
 
更多損耗,需要降額
 
 
      從信號的角度講,插入損耗被認為是更為重要的性能參數。信號損耗是信號沿著任何長度、任何類型的電纜傳輸時都會發生的自然現象,并且與直流電阻類似,受到導體尺寸和總長度的影響。因此,除了更大的直流電阻外,28 AWG跳線還具有更高的插入損耗。
 
      由于損耗與通道長度直接相關,因此使用28 AWG跳線需要縮短通道總長度。將通道長度縮短至小于100米(由90米的永 久鏈路布線和10米的跳線組成)被稱為降額,并且不同類型的電纜和應用都具有降額系數,以適應插入損耗要求。例如,由于發熱會造成插入損耗,因此電纜在較高環境溫度下具有降額系數。
 
      由于插入損耗增加,建議28 AWG跳線的降額系數為1.95,這樣,100米通道的總長度將減少到96米——90米的永 久鏈路布線和6米的跳線。如果需要保留10米長的跳線,則需要進一步縮短通道長度。例如,利用降額系數1.95計算通道的大長度(必須小于102米),則使用10米的28 AWG跳線時的總永 久鏈路長度應為82.5米(即通道長度為92.5米)。102米 - (1.95降額系數 X 10米)= 82.5米
 
      采用相同的計算,如果使用大推薦長度為15米的28 AWG線,則僅支持大約73米的永 久鏈路(即通道長度為88米)。因此,如果通道內有長度超過6米的28 AWG跳線,并且插入損耗測試失敗,則很可能需要將正常90米的永 久鏈路長度適當縮短。
 
      然而,由于這些細線纜主要部署在數據中心的高密度跳線區域,因此鏈路長度往往遠低于90米,因此對大多數用戶來說,降額并不是大問題。總體而言,業界的共識是,28 AWG跳線(改善空氣流通和電纜管理)的優點明顯多于缺點(通道長度縮短)。而這正是為什么這些細線現已被行業標準所認可的原因所在。